-
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国侨界杰出人物-邵阳籍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述汤
-
省科协走访武冈籍院士戴永久
-
-
湖南大学倪青山教授团队一行考察调研 我市科技工作者状况
-
-
邵阳市科协持续开展“百名院士进校园、万名科技工作者上讲台”活动
-
-
中科院院士王赤在邵阳学院作科普讲座
-
-
中国科学院院士于登云在武冈开展科普讲座
-
-
“科普进校园”院士公益讲座走进市二中
-
-
绥宁农民发明多功能环保节能炉灶
彭富民在使用多功能节能炉灶 村民在试热水温度 绥宁县竹舟江苗族乡彭家村三组村民彭富民近十年来潜心研究环保节能炉灶,不仅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还对发明的多功能炉灶热水装置多次改良,在当地颇有名气。 潜心发明四代产品 彭富民小学只读过三年书,但从小就对稀奇古怪的东西感兴趣,喜欢捣鼓小零件、小器具。一些物件,他经常拆了又装,装了又拆,没少被长辈斥责。 -
-
绥宁县长铺三小:小记者大理想
贺鹏宇同学的《水的未来用途》在邵阳晚报发表 近日,从绥宁县长铺三小政教处获悉:六(3)班的贺鹏宇的《水的未来用途》,黄雅澜的《真朋友》,刘奕的《温馨的家》三篇习作,分别在《邵阳晚报》的9月25日,10月9日和10月30日上发表。 长铺三小的小朋友们,深入田间地头,自己动手,科技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在班上形成了创作的高潮,优秀的作品越来越多。如黄雅澜同 -
-
科学防“疫”展风流——刘菊梅同志疫情防控先进事迹
刘菊梅同志,女,汉族,中共党员,1983年9月生,湖南武冈人,现任武冈市科协副主席(挂)。“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刘菊梅作为分管副主席,积极协助市科协党政主要领导广泛组织动员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协系统党员、干部职工第一时间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科协力量和智慧。她凭着敏锐的政治性,正确处理好“公”与“私”“大家 -
神蟹山上筑梦人
——记绥宁县优秀政协委员、生态种养科普示范基地负责人姜秉平 绥宁县科协 龙宪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初夏时节,绥宁县寨市苗族侗族乡茶冲村神蟹山上绿意葱葱,微风拂来,一树梨,一树柚,花香飘曳,醉人心脾。走近场院,鸡鸣鸭叫,满舍的肥猪、仔猪哼哼唧唧,合奏着六畜兴旺的交响乐。 在贫瘠的神蟹山上,创办偌大的家庭农场是谁的杰作? -
绥宁于建生:用初心耕耘金色摇篮——记县优秀政协委员、县幼教协会会员、县机关幼儿园园长 于建生
我们的任务不是去鉴别、发现、寻找和筛选一小批‘超常儿童’,而是遵循幼儿的心身发展规律,着力去培养、开发、造就一大 批优秀人才的苗子,促使更多的普通儿童达到理想的发展水平。 ——于建生 在绥宁县城的西南角有一个被人们称为金色摇篮的地方——县机关幼儿园。这里有400多名快乐的幼儿,40多名幼儿教师。宽敞的幼儿园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教育质量堪称一流。园 -
绥宁林家铺子的掌柜人——记全国劳模、县第八届优秀政协委员 、县林学会会员龙开平
绥宁,一块神奇的土地,一片绿色的家园。绥宁,自古就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这里,山岭是她的脊梁,森林是她的衣裳,绿色是她的容颜。 这里,千山呈翠,万水皆绿,一片美好的生态家园。 在这个“林家铺子”里,有一群人为她操劳、为她付出、为她奉献一生的汗水和心血。“但愿山野皆呈绿,不惜已身作忠骨”,是他们共同的心愿和誓言。被称为林家铺子掌柜人的 -
巾帼英姿耀绿洲——记绥宁县优秀政协委员、县医学会会员、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陆雪梅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从医二十余载,始终牢记“大医精诚”古训,秉承杏林遗风,对医技精益求精,对妇幼患者一腔热情,尽已所能保安康。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她严于律己,勇挑重担,乐于奉献,廉洁行医,用自己的言行带动身边人,为医院健康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她,就是绥宁县优秀政协委员、县 医学会会员、县妇幼保健医院副院长陆雪梅。 勤学善思强素质 1992年6月,陆 -
他将论文写在希望的田野上
何满春1989年毕业于吉林农大经济动物专业。毕业后在湖南省新邵县药材公司从事中药材加工工作。跟随老药工学习中药传统炮制技术。5年的学习不仅使何满春掌握了中药材传统炮制技术,同时在祖国中医药等传统文化的熏陶中,丰富了知识启迪了智慧,为将来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2004年药材公司转为民营,他成为了一位下岗职工,前面的路如何走?凭自己的技术继续从 -
摸着石头过河的创业者
潭溪镇坪山村是一个偏远的贫困乡村,坐落在龙山脚下。为了摆脱贫困,在改革开放初期,1962年出生的黄绍连来到广东东莞服装厂打工,凭着自己不怕吃苦劲头,加班加点,每月拿到满勤工资,1200元每月。正当他有点洋洋自得之时,发现工厂里的设计师每月工资6万元。不甘平凡的黄绍连于是自学苦练,终于成为了一名设计师。工资也每月提升。随着资金和经验的积累,他萌生了一个创业的想 -
新邵创业者摸着石头过河的创业者
潭溪镇坪山村是一个偏远的贫困乡村,坐落在龙山脚下。为了摆脱贫困,在改革开放初期,1962年出生的黄绍连来到广东东莞服装厂打工,凭着自己不怕吃苦劲头,加班加点,每月拿到满勤工资,1200元每月。正当他有点洋洋自得之时,发现工厂里的设计师每月工资6万元。不甘平凡的黄绍连于是自学苦练,终于成为了一名设计师。工资也每月提升。随着资金和经验的积累,他萌生了一个创业的想 -
创业艰难终不悔\——记新邵生命活性硒技术独家传承人何满春
何满春1989年毕业于吉林农大经济动物专业。毕业后在湖南省新邵县药材公司从事中药工作。跟随老药工学习中药传统炮制技术。5年的学习不仅使何满春掌握了中药材传统炮制技术,同时在祖国中医药等传统文化的熏陶中,丰富了知识启迪了思想,为将来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2004年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药材公司转为民营,他成为了一位下岗职工,接下的路如何走?凭自己的技术继续从事中药 -
邵阳古稀老人传农技惠乡邻
年已70岁,但不服老,干农活仍然是一把好手;凭着对农业的热爱,潜心钻研农业技术;谈起产业脱贫、科技致富等话题,他更是滔滔不绝。他就是省农业科技示范户、大祥区“星火科技”12396水果栽培专家罗光明老人。 “有个顺口溜说‘吃葡萄不吐葡萄皮’,让人们下意识地以为吃葡萄就要吐葡萄皮,其实吃葡萄不仅不吐皮,最好连籽也要嚼碎吃掉,虽然皮和籽都有股涩涩的味道,但这两者是 -
绥宁独腿人创业 裁剪美好生活
厂长龙景和在车间查看员工加工书包 “永远没有最好,始终保持最好。”在县城绿洲大道,绥宁县自强福利服装厂简陋的办公室墙上用毛笔字写成的座右铭显得格外显眼。 “厂子是我和肖调科两个人合伙开办的。我残疾以前是搞机电维修的,懂电工技术,肖调科曾经在深圳的服装厂工作过多年,当过八年厂长,有丰富的服装厂管理经验和裁剪缝纫技术。”在办公室,龙景和详细谈起了创业经过。 -
- 最新推荐
- 弯道超车“追光骑士”丨《科技湘军勇登 2025/07
- 城市医疗集团科普宣讲团闪耀省级年会, 2025/07
- 新邵县老科协举办科技兴业和健康养生讲 2025/07
- 深耕茶产业 “双翼”振茶乡 | 记邵 2025/07
- 创新征途“比邻星”丨《科技湘军勇登攀 2025/07
- 茶韵绽芳华,匠心铸传奇丨谭霞与虎久雾 2025/07
- 助力乡村振兴——大祥区科协开展“送科 2025/07
- 金属材料界“面点师”丨《科技湘军勇登 20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