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普专题 >
正文内容

隆回县雨山铺镇:到农家上生物课

来源:邵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2013-10-22 08:45:29

    10月20日上午,隆回县雨山铺镇安仁村一农户家里人头攒动。他们围着一群群中蜂,时而一名长者在娓娓动听地讲述着,时而一群少年在兴致勃勃地讨论着。
   

    原来,这是隆回县雨山中学科技创新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群学生,在辅导老师的组织下,来到范胜男同学家里,向其爷爷学习中国养蜂生物科学知识。
   

    范家爷爷是该村的养蜂大户,今年六十岁。师生们在他老人家的指导下,打开一箱箱中蜂群,仔细观察蜜蜂的体型特点与生活习性,及其一些鲜为人知的奥秘。
   

    范老先生说,人们把蜜蜂称之为“天才数学家”,一点也没有夸大其词。每天,当太阳升起在地平线30°时,担负侦察任务的蜜蜂就会飞出蜂巢,去侦察蜜源。它们在完成任务回来后,用特有的“舞蹈语言”即跳“8字舞”,进行报告花蜜的方位、距离、数量。于是,蜂王分派工蜂去采蜜。奇妙的是,它们的“模糊数字”相当准确,派出去的工蜂不多不少,恰好都能吃饱,保证回巢酿蜜。
   

    同学们在观察蜜蜂的蜂巢时,惊讶地发现它是一个标准的六角柱状体,其中的一端为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则是封闭的六角棱锥形的底,由3个相同的菱形组成。师生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8世纪初,法国学者马拉尔奇曾经专门测量过大量蜂巢的尺寸,这些蜂巢底盘菱形的所有钝角都是109°28′,所有的锐角都是70°32′,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巢壁的厚度为0.073毫米,误差非常小。后来经法国数学家克尼格和苏格兰数学家马克洛林计算,如果要消耗最少的材料,制成最大的菱形容器正是这个角度。
   

    师生们在养蜂研究和实践中,还得知蜜蜂可以利用电场传递信息,形成独特的“打电话”机制。蜜蜂在活动时,翅膀等部位由于和空气摩擦会带上电荷。蜜蜂体表有一层蜡质起到绝缘层的作用,使这些累积的电荷不消失,于是蜜蜂的身体上就形成了一个电场。同学们立刻想起了小学时学过的《蜜蜂引路》一文,蜜蜂是利用超声波导航的,列宁凭借自己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巧妙利用蜜蜂来做自己的向导,从而很快地找到了养蜂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学们学到的这些生物知识,比课本上的要深奥得多。但因为是理论联系实际,与师傅、与蜜蜂面对面交流,为孩子们所喜闻乐见,所以能化难为易,有独到的理解与收获。(隆回 胡华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