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普专题 >
正文内容

绥宁县科协构建“四大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来源:邵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2013-11-04 11:28:03

    近年来,绥宁县科协积极构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大胆转变基层科普工作思路,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创新活力,促进了绥宁农村经济与农民增收的协调发展。
   

    一是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加大科技示范体系的培育力度,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广大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增强综合竞争能力,走科技发展道路。全县共建成标准化、绿色、有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2个,培育出绥宁花猪生态养殖基地、长铺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食用菌种植基地、杂交水稻制种基地、金银花园、玫瑰花园等一批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截至目前,全县"三品"认证基地达21个,面积100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基地11个,面积68.5万亩,绿色食品认证基地9个。绥宁花猪、绥宁土蜂蜜、金钱柳茶、东山茶油、绿州尖顶油板栗相继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二是农村技术推广体系。针对动植物病虫害监测、预报及防治,无偿对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新技术示范推广及农药安全使用、监测和预报,参与当地农技推广计划的制定及实施,对灾情、苗情、地力进行监测和报告。每年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23余次,培训农民4000余人次。今年主力推广了无公害大棚蔬菜、杂交水稻制种、金银花种植、高产栽培技术等10余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帮助引进农作物优良品种50多个,促使农民增收3000余万元。
  

    三是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体系。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鼓励扶持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发展。今年以来,绥宁县科协先后多次组织调研组,分赴长铺、武阳、金屋、乐安、黄桑、河口等基层一线调查了解情况。当前,全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已发展到257家,成员2.5万人,带动农户2.8万户,实现经济效益3亿元。专业技术协会的蓬勃兴起,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代表着农村经济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展示出绥宁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美好前景。
   

    四是农村科普惠农服务站体系。以建立科普惠农服务站为平台,积极有效开展科普惠农兴村工作,解决农业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全县建立农村科普惠农服务站387个,覆盖全县乡村。服务站具备了五个基本条件一是具备固定的服务场所,经营的场地;二是具备固定的信息化设备,包括计算机、电话、并接入互联网;三是具备实实在在的服务项目,为农民提供所需的科普信息化服务,农资、农具、农业技术与科普图书资料、科普宣传等;四是有专家与信息员队伍,建立固定了专兼职专家队伍和由村干部、农业技术推广员、种养殖大户等兼任的信息员队伍;五是管理制度健全,建立长效服务机,要有稳定的资金保证。 (刘忠永 邵阳市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