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普专题 >
正文内容

绥宁县黄桑乡科协倾力打造特色旅游科普

来源:邵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2013-11-08 10:18:23

  
    绥宁黄桑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动植物繁多,被誉为“不可多得的动植物基因库”。近年来,黄桑乡科协利用旅游优势,从公众需求出发,将知识性、科学性和教育性融为一体,突出旅游科普的娱乐性和学习知识的轻松性,大力开展特色旅游科普工作,受到游客的欢迎。
  

    一是在旅游景点景区建立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栏,并在县内沿途的100余家农家旅馆、农家饭店设立旅游科普提示,让游客在旅途中了解掌握如何紧急避险、食品安全、身体保健、节能降耗、消除旅游疲劳等科普知识。
  

    二是在农业生态休闲游中普及科学知识,积极发挥科协自身人材、技术优势,联合县农业、旅游、科技、林业、保护区等多个职能部门,在景区沿线公路两旁、景点景区周边建立了无核椪柑、尖顶油栗、柿子、草莓、沙糖柑、枇杷、杨梅、早熟柑、西瓜等水果和高山无公害蔬菜生态观光园50多个,在发展生态果蔬生产的基础上,利用农业园和农村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采购,把“农业园”打造成“游乐园”,形成吃、住、游、休闲一体化格局。同时充分发挥农民科普志愿者宣传队的作用,向游客宣传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知识,拓展产品销售渠道,使游客既能欣赏青山秀水,体验民俗风情;又能亲自动手采摘到无公害优质果蔬,实现农户、游客双受益。
  

    三是挖掘自然景观中的“科普”成分,组建科普服务导游队,向游客宣传六鹅洞瀑布、穿岩、三马饮清泉、暖风清凉洞、长苞铁杉林、菩萨岩、鼓殳楼岩、鲤鱼跳龙门、神龙洞等闻名遐迩的景观;讲解香果树、花榈木、毛红椿、长苞铁杉、马褂木、桦榛、伯乐树、毛红椿、青钱柳等2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繁育生长习性和特定地貌、岩溶岩洞的形成过程,千年古榕依然茂盛的科学道理等,满足游客在观看旅游景点的新奇当中能够轻松地学到科学知识。
  

    四是在旅行社、宾馆饭店、农家乐服务员等旅游从业人员中开展培训,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以讲座形式讲授旅游产业文化、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旅游法、旅游管理、旅游公共安全等知识;定向培训景点景区管理、竹筏漂游筏工技能、烹调师烹调技能等多种旅游业务技能,提升旅游管理水平。
  

    五是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科普旅游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的科普旅游管理、解说和导游队伍。近年来,每年均选派旅游科普志愿者到县外参加培训,学习先进的旅游科普管理经验,为开展科普旅游创造人才基础,促使旅游从业人员更好地为游客服务,进一步展现旅游强乡的风采,有效地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袁均荣 邵阳市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