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县:加快超级稻推广步伐 努力实现“种三产四”目标
当前,新邵县正处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优质种苗、发展高效农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时期。加大超级稻推广力度,是提高水稻生产良种覆盖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有效途径。推广超级稻是水稻生产发展历史必然趋势.下面就超级稻概念、推广超级稻的意义、超级稻示范推广情况、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及推广超级稻措施五个方面简要介绍。
一、超级稻概念。超级稻狭义指的是超高产水稻,即指采用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等有效途径育成产量潜力大,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后比现有水稻品种在产量上有大幅提高,并兼顾品质与抗性的水稻新品种。超级稻指产量、品质、抗性达到规定指标,并通过认定命名的品种。农业部出台了《农业部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
超级稻品种有籼稻型、也有粳稻;有杂交水稻组合也有常规品种;有早、中、晚稻之分。这里仅指两系籼型杂交一季稻,因此,也称超级杂交稻。超级稻品种都具有分蘖力适中、剑叶挺直、叶下禾、植株矮中求高、茎杆坚韧抗倒伏、具有高产、优质、高抗特点。
超级稻计划又叫水稻高产育种计划,最早由日本人于1980年提出,成为国内外农业专家梦寐以求、力图攻克的世界难题。近20年来,这一研究在全球进展不大。由袁隆平院士主持的中国超级稻计划始于1996年,起步虽晚却进展迅速。由袁隆平院士提出并经国内育种专家广泛讨论,确定了我国超级稻育种的一、二、三期目标。第一期目标2000年实现,亩产达到700公斤,代表组合有两优培九、E32等;第二期育种目标于2005年实现,亩产达到800公斤,代表组合有P88S/0293;第三期育种目标于2011年实现,亩产达到900公斤,代表组合有Y两优2号。第一、二、三期育种目标已如期实现。袁隆平院士表示,他有信心在2015年实现超级稻1000公斤的目标,确保粮食实现超级稻一季亩产780公斤,早稻亩产600公斤,晚稻亩产680公斤的目标。目前我县推广的超级稻主要是作中稻或一季晚稻栽培,生育期125-145天,主要是中迟熟组合。
二、推广超级稻的重大意义。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超级稻的出现不仅影响水稻生产,而且对稻田耕作制度乃至整个农业酝酿一次大的变革,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1、推广超级稻是水稻育种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农业生产和作物育种的历史表明,凡是在育种上有所突破,就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一次飞跃。如杂交玉米、矮秆水稻和小麦的培育成功和生产上应用,都大幅度提高了这些作物的产量。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属于水稻育种史上的一项突破。大家知道,我国水稻生产近60多年来经历了从高秆到矮秆、从常规到杂交水稻发展历程。上世纪50年代以高秆品种为主;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以推广矮秆品种为主;70年代中后期,三系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并广泛应用于生产;80年代末期,南方稻区已推广普及三系杂交水稻。到了90年代中期,南方稻区已开始推广两系杂交水稻。杂交水稻比常规稻增产作用十分明显,在相同肥水条件下,杂交水稻增产20%左右。但从育种角度看,现在杂交水稻只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她还蕴藏巨大的增产潜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杂交水稻发展战略,杂交水稻发展过程必然经历三个阶段,即从三系到两系,再从两系到一系。程序朝着由繁到简、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从品种间杂交到亚种间杂交,再到远缘杂交。三系杂交水稻即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两系杂交即不育系、恢复系,省去了保持系,不育系育性可以转换,即在较高温或长日照表现雄性不育,与特定的父本品种杂交结实,以生产杂交种子。在较低温或短日照表现雄性可育,通过自交结实来繁殖不育系种子。即一系两用。近10年以来,我国正处于两系杂交水稻全面开发利用阶段。今后到了一系阶段,利用远缘杂交优势,采用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培育一系杂交水稻,即培育不分离的F1杂种,将杂种优势固定下来,和常规稻一样可以留种,不需要制种,产量比三系、两系杂交水稻要高出很多,目前处于研究阶段。目前世界上育种专家都在力求培育亩产800公斤以上的超级稻组合。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育种家,采用株型改良与亚种间杂交优势利用相结合方式,培育的两系杂交超高产优质稻,又称超级稻系列组合,目前迅速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如Y两优1号、Y两优2号、Y两优7号、Y两优302、Y两优9918。主要是生育期较长的中稻或一季晚稻组合,平均亩产650-700公斤,高产丘块突破800公斤,米质好,抗性强、生育期适中,125-145天,基本上解决了超高产杂交水稻产量高而米质差的问题。杂交水稻的发展必须经历三个阶段:从三系到两系,两系到一系。而超级稻主要是两系杂交水稻组合中的优秀代表。因此,推广超级稻是顺应杂交水稻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其意义重大。
2、推广超级稻是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鉴于我县稻田面积有限,人均不足0.6亩,既要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和有效供给,又要调减一部分粮食作物面积用于发展经济作物,除提高水稻单产外别无其它选择。而要提高水稻单产,一般三系组合和常规稻增产潜力有限,必须推广产量水平更高的两系杂交超级稻。如全县水稻单产提高到600公斤,总产稳定在25万吨,那么水稻播种面积只要保持在41.6万亩左右就可以做到,相当于普通水稻播种面积55.5万亩的产量,达到袁隆平提出的“种三产四”目标,即种3亩超级稻相当于种4亩普通水稻品种的产量,可减少14万亩用于发展经济作物,从而大大缓解经济作物与水稻争地的矛盾,农业结构调整才能放开手脚,调整成果才得到巩固发展。因此,推广超级稻,在大幅度减少水稻播种面积的情况下,稻谷总产不减或有所增加,既可稳定粮食生产,又可使种植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
3、推广超级稻是适应稻田耕作制度改革的需要。通过近些年稻田耕作制度改革和调整,双季稻区双季稻面积锐减,一季稻面积剧增,目前二者比例趋于稳定。据调查,目前一季稻播种面积在90%左右,双季稻不足10%,为推广超级稻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推广超级稻是适应稻田耕作制度调整和重组的需要,不仅可以稳定粮食产量,还有利于稻田耕作制度的调整。
4、推广超级稻是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需要。种一季超级稻,平均亩产以650公斤计,每亩产值达1950元,除去物化成本450元,纯收入1500元。而种双季稻,两季亩产以850公斤计,亩产值2370元,除去种子、农药、化肥成本650元,纯收入1720元,纯收入和产量与超级稻基本持平。超级稻高效农业复种模式如西瓜-超级稻、超甜玉米-超级稻、蔬菜-超级稻等平均每亩两季纯收入均在6500元以上,比种双季稻高出4000元左右。水旱轮作,有利于水稻高产。因此,推广超级稻是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有效途径。
三、近几年我县超级稻示范推广情况。近些年,新邵县科技、农业部门密切注意超级稻育种动向,及时引进超级稻新组合,探索总结超级稻生育特性和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组配了一些高效种植模式,在示范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得到了县领导重视和有关单位、乡镇的大力支持,取得了较大进展。
1、引进适合我县种植的超级稻组合。我县超级稻引种始于1999年。县科技局从隆平高科引进超级稻E32,在严塘湖城、酿溪岭背村作中稻和双季晚稻共试种100亩,平均亩产650公斤,高产丘块700公斤以上。2000年E32在我县龙溪铺、严塘、寸石等乡镇迅速推广。由于E32产量高,但米质欠佳,2000年县科技局又从隆平高科引进优质高产超级稻组合两优培九,在湖城村作中稻和一季晚稻试种150亩,表现优质高产,平均亩产675公斤,高产丘块700公斤以上,召开了现场观摩推广会。2006-2010年又引进了超级稻Q优6号、Y两优9918、Y两优1号、Y两优7号、Y两优302。2001-2008年,以两优培九为代表的超级稻组合在我县迅速得到推广应用,印证了第一期超级稻亩产700公斤的高产目标。据超级稻种子销售情况,2001-2012年,12年全县累计推广超级稻两培九等组合25万亩,平均亩产645公斤,亩增产125公斤,共增产稻谷3.12万吨,农民增收节支9300万元。
2、围绕超级稻组配了一些粮经轮作、水旱轮作的稻田高效农业复种模式。如超甜玉米-超级稻、早西瓜-超级稻、蔬菜-超级稻、油菜-超级稻。严塘镇湖城村每年推广超甜玉米-超级稻100亩左右,每亩玉米收入3200元,超级稻收入1500元,两季收入4700元。甜玉米于6月中旬上市,6月下旬插上超级稻。西瓜-超级稻两季收入6500元左右。
3、形成了与超级稻及复种模式相配套的高产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良种良制都需要良法。即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技术,反之仍然达不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如超级稻其肥力水平要求比普通杂交水稻高。通过近几年试验示范,我县超级适宜地区及其高效农业种植模式技术已经成熟。如甜玉米-超级稻,甜玉米华甜玉3号等品种采用早播技术, 3月初播种,6月中旬上市,6月20日前后采收完毕,超级稻5月25日播种, 6月25-30日移栽,用种量每亩0.8-0.9公斤,秧龄35天左右。超级稻作中稻栽培,总结出适时播种,控制秧龄、施足底肥、防治病虫、足穗高产等技术措施。作中稻可于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播种,秧龄30-35天。作一季晚稻栽培总结出根据前季作物采收期来确定播期和秧龄,卡死临界播期,临界播期为5月30日,秧龄35天,亩用种量0.8公斤左右,培育分蘖壮秧,施足底肥,插足基本苗,防治稻曲病、穗颈稻瘟,确保安全齐穗壮籽等关键技术。
四、超级稻栽培技术。一是确定适宜种植区域。超级稻生育期130-145天,我县海拔700米以上高寒山区不宜种植。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凡是原来能种迟熟三系杂交组合汕优63的山区可推广超级稻,选择生育期较短的早中熟组合。海拔600米以下的单双季过渡区和双季稻区均可种植超级稻。二是品种选择。我县试种的超级稻组合有E32、两优培九、P88S/0293、Q优6号、Y两优1号、Y两优2号、Y两优7号、Y两优302等,建议选择生育期适中、优质高产组合Y两优7号、Y两优302、Y两优1号、Y两优2号、Y两优9918、深两优5814。三是适时播种,培育壮秧。播种前用强氯精消毒,消毒后用“多起多落”方法浸种催芽。作中稻栽培,一般于4月中下旬播种,采取湿润育秧,每亩用种量0.8-0.9公斤,秧龄30天左右,叶龄5-6叶时移栽。作一季晚稻栽培,前作为油菜、甜玉米、西瓜等经济作物稻田,根据前季作物成熟期来确定播期和秧龄,一般于5月15日-30日播种,6月15日-7月10日移栽,秧龄35天左右,培育分蘖壮秧。临界播期为5月30日,确保安全齐穗壮籽,每亩用种量0.8公斤。机插田秧龄15-18天,3叶1心移栽,用种量1.0-1.2公斤。四是合理密植。超级稻一般插6×8寸,每亩插1.25万蔸,每蔸插2粒谷秧,6-8万基本苗。不宜过密,充分发挥分蘖力强、穗大粒多的优势。五是科学管理肥水。基肥亩施15-20担猪牛粪,过磷酸钙30-40公斤,氯化钾10-15公斤,碳铵30-40公斤。插后5-7天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氯化钾10公斤。幼穗分化期(倒2叶时),要看苗施好穗肥,苗弱多施,苗壮少施,一般亩施2.5-7公斤尿素和7-10公斤氯化钾。始穗期,亩用磷酸二氢钾0.25公斤兑水80公斤喷施作壮籽肥。管水坚持湿润间歇灌溉的原则,做到寸水活蔸,浅水分蘖,够苗晒田( 苗数达到16万时晒田,最高苗数控制在25万以内),有水抽穗,干湿壮籽,防止脱水过早,以促根、养叶,防早衰、防倒伏。六是化学除草、综合防治病虫。插后5天,结合追肥进行化学除草。病虫防治要根据病虫的预测预报及时用药控制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等的危害,特别要注意移栽前、始穗期稻瘟病的防治。可采取统防统治方式。
五、推广超级稻几点措施。超级稻的推广工作需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有关部门、各乡镇政府共同努力,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广泛参与,才能加快超级稻推广步伐。力争用3-5年时间推广普及超级稻。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抓好种子的调剂工作。品种可选用Y两优1号、Y两优2号、Y两优7号、Y 两优9918、深两优 5814、Y两优302等组合。构建覆盖全县的超级稻种子销售网络。农业部门和良种推广站抓好种子调运工作。二是抓好试验示范工作。2014年要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全县15个乡镇,每个乡镇要办好一个百亩示范片,以点带面,坚持示范与推广相结合原则,组织农民参与,为大面积推广做好前期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工作。三是确定适宜的推广区域。超级稻作中稻栽培,生育期130-150天;作一季晚稻栽培生育期125-140天。如两优培九在严塘镇湖城村作中稻,生育期145天左右;作一季晚稻,生育期137天左右。海拔700米以上高寒山区不宜推广,主要在双季稻区和单双季过渡区作中稻或一季晚稻种植。全县能种植超级稻的面积在25万亩左右。可利用前茬冬闲田、早西瓜田、蔬菜田、油菜田、超甜水果玉米田种植超级稻。四是组装好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通过近几年试验示范,基本上摸清了超级稻生育特性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形成技术储备,尤其是适期播种、控制秧龄、插足基本苗、施足肥料、病虫防治等方面,做到良种良法,充分发挥超级稻超高产潜力。五是抓好技术服务工作。抓好对全县15个乡镇农技站技术骨干的技术培训工作,为2013年大面积推广创造条件。以农业局和良种推广站牵头,组建县超级稻示范推广技术小组,2013年每个乡镇要办1-2个100亩示范片。乡镇农技站技术人员要抓好乡镇100亩示范片工作,指导农户选择良种和开展技术服务。(邵阳市科技情报学会供稿)
- 最新推荐
- 邵阳多家单位和个人在2025湖南省茶 2025/04
- 传播科学知识 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 2025/04
- 绥宁县举办2025年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2025/04
- 北塔区开展“订单式”科技下乡 科普惠 2025/04
- 城步举办科技人才沙龙 苗歌唱响猕猴桃 2025/04
- 北塔区科协举办“科学的种子”大型科学 2025/04
- 2025年隆回县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圆满 2025/04
- 宇宙浩瀚无比 探索永无止境丨中国航天 20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