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协要闻 >
正文内容

邵东县老科协“四抓四促” 助推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

来源:邵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2012-07-23 09:30:49

 

邵东中药材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据《邵东中药资源普查》,邵东野生药材品种有700多种,可供开发利用的国家重点品种植物资源200多种,邵东还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认定的玉竹原产地,廉桥药材市场是全国八大中药材市场之一,具有发展中药材生产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但是,长期以来,邵东的中药材生产一直存在着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邵东县老科协充分挖掘和整合老年科技人才的智力资源,通过“四抓四促”,助推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抓协会组织建设,促进科普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协会组织建设是增强科普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邵东县老科协专门成立了中药材分会,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药材种植专家、老科协常务理事、高级农艺师周钺正同志具体负责,多方整合资源,吸纳退休的农业技术专家6人、种植能手18人、科技示范户35,组成了强有力的科普服务队伍,同时,在中药材主要产区组建了13个科普惠农服务站。形成了以协会为中心、科普惠农服务站为纽带、专业化服务队伍为骨干、覆盖全县中药材产区的科普服务网络。协会还引导种植大户组建了华农中药材服务中心,广辟信息渠道,为药农提供种子、种苗、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据统计,近几年来,每年为药农提供中药材种子500多公斤、种茎50多吨、种苗100多万株,协助销售产品3000多吨。

二是抓示范基地建设,促进中药材产业规模化。示范基地是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能学能干的舞台。邵东县老科协始终把示范基地建设放在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先后在灵官殿镇、流泽镇、廉桥镇引导种植大户建立玉竹、芍药、金银花等示范基地12个,面积6500多亩,中药材发展到哪里,示范基地就延伸到哪里,随时随地向农民示范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解决农民栽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为农民提供及时、周到、有效的科普服务。示范基地的建设辐射带动了全县中药材生产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中药材产业规模化。

三是抓技术培训,促进农民中药材种植技术上水平。中药材品种多,市场变化大,品种更新快,药农需要先进的科技意识和不断改良的栽培技术,需要经常性的科技培训。邵东县老科协根据不同中药材的管理技术特点,不定期深入到村、组、农户进行现场示范,面对面的解难释疑,把培训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广泛开展技术培训。近三年来,共举办各种培训班80多期,培训近1万人次,印发《中药材栽培技术》、《南方中药材GAP生产加工技术》、《玉竹栽培》等技术资料2万多份,培养了一大批实用技术人才,农民中药材种植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四是抓加工增值,促进中药材产业化。中药材产业如果没有深加工,仅靠初级产品的销售,产品附加值低,就难以实现产业化发展。近年来,协会根据中药材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协调运作。老科协会员尹跃明联合部分种植大户,投资2700万元,成立了湖南省玉竹食品有限公司,以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开发出了玉竹参茶(国家专利)、湘珍玉液牌玉竹参饮料、玉竹酒等系列产品,达到了年产4亿罐的生产能力,产品销售态势良好。中药材深加工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延伸了产业链,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促进了中药材产业化。  

邵东县老科协通过“四抓四促”,助推了邵东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邵东已先后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国家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湖南玉竹示范基地”,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玉竹生产基地。现全县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基地已达53个,辐射带动全县种植面积达16万亩,年收入突破10亿元,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农民群众的广泛认可。(李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