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普专题 >
正文内容

绥宁县大力推进制种产业的提级增效

来源:邵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2015-04-20 10:31:03

    4月12日,农业部传来喜讯,绥宁县成功争取到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大县财政奖励资金六千万元。这将大力推进绥宁县制种产业的提级增效,加快提升绥宁制种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绥宁县境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侯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昼夜温差较大,气候和植被垂直变化明显,低山矮山多,天然隔离条件好。全县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已有40年历史了,群众基础扎实,制种生产适应性广,技术水平先进,政策推动有力,产量质量行业领先。能制种的面积10万亩,目前已形成百里制种产业走廊。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已是该县农业的主导产业,农民增收的首要产业,也是促进县域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产业。绥宁县被袁隆平院士誉为“中华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县”,2013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
  

    绥宁县2015-2017年的目标是将该县打造成为制种面积十万亩、制种产值十亿元的“双十产业”制种强县,成为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示范基地县和名至实归的”中华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县”。到2017年,规模化制种面积达到80%以上,制种专业化合作组织达到180家以上,专业制种产业工人1万人以上,机械化普及率达到70%以上,生产监管网络覆盖达到95%以上。制种大县财政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加快建设生产能力、产业组织能力和监管服务能力。具体内容是建好一个工程、打造两个平台、实现三个创新、建设五化基地。一个工程是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园工程。由企业投资建设,政府给予补贴,按照“企办公助、民办公助”的办法,采取建、投、管一体化的措施,与隆平高科等企业合作建设集技术服务与基地管理、优质高产制种新技术研究与展示、种子烘干与精选加工、仓储物流于一体的产业服务园,以园带面,服务全县。二个平台是制种产业信息平台和制种技术创新平台。与北京爱种网合作研发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信息平台,实现对制种基地、企业、品种等信息的现场采集,实时传送、随时监控,做到种子生产来源清、去向明。与隆平高科、国家杂交水稻中心、湖南农大共同打造制种技术创新平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三个创新是监管体系创新、经营主体创新和社会化服务创新。监管体系创新主要是建立种子信息平台,完善县、乡、村三级监管队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加强对种子生产监督检测,打击非法行为。经营主体创新主要是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从一家一户分散制种逐步过渡到规模化,产业化种子生产。社会化服务创新主要是在发展规模化制种基地的基础上,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建立全生产产业链的各种专业服务组织,开展高水平的社会化服务。五化基地是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信息化基地。采取土地流转规模化,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产业工人标准化,项目整合集约化,网络平台信息化的方式,实现“五化”基地的建设目标。(绥宁县科协 黄志荣 贺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