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普专题 >
正文内容

绥宁县“一村一品”挑起农民“致富大梁”

来源:邵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2015-04-20 10:27:21

(沙田西瓜种植基地)

    4月19日,在绥宁县长铺子苗族乡沙田村无公害瓜果蔬菜基地,村民们正在仔细查看刚移栽的“沙田西瓜”苗子。特色瓜果蔬菜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大棚黄瓜种植基地)

    近年来,绥宁县依托生态优势,通过“政府主导推动、能人积极带动、群众自发行动”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挑起农民“致富大梁”。

(关峡葡萄种植基地)   

    绥宁县通过实施“万乡千村百户工程”,每年捆绑涉农项目资金3000万元左右,扶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了以杂交水稻制种、无公害蔬菜、精品水果、油茶、楠竹、青钱柳、玫瑰花、中药材、畜牧养殖等为主的产业基地,培育了160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实现了特色产业的提质升级。
  

    绥宁县各特色村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水则水”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主导产业,明确发展定位,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专业化发展格局。全县直接从事“一村一品”生产的专业户达到2600多户,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随着原竹加工利用率、原竹销售价格、楠竹加工产值的提升,该县崛起了30个楠竹产业专业村;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涌现出40个杂交水稻制种专业村;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建设项目,扶持黄桑上堡、关峡花园阁等村发展农家乐62家,实现经营户户均增收2万多元。同时,该县加大“一村一品”绿色品牌建设,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证书4个、绿色食品7个、有机食品5个,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特色村发展后劲,该县狠抓农民专业技术培训,组建专业合作社,实行科技引路、抱团发展。该县以“一村一品”培训就业为主攻方向,在25个乡镇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油茶种植、中药材种植、特种养殖等10个培训就业品牌,培训“乡村土专家”1200多人。该县发动农村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牵头成立苗木、蔬菜、香菇、葡萄、青钱柳、玫瑰花等各类专业合作社426家,涉及农户18000多户,年创产值2.6亿元。(绥宁县科协 黄志荣 向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