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县科普之花别样红关于——绥宁县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纪实
日前,中国科协公布首批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名单,绥宁县榜上有名。这是我县继“2008-2009年度”和“2011-2015年度”后第三次上榜“全国科普示范县”。这也是对我县普开科技之花、普结科技硕果的充分肯定。
我县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为载体,以带动农民科技致富为目标,健全“三大机制”、整合“三大资源”、发挥“三大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健全“三大机制”,优化科普环境
我县通过健全组织领导、考核激励、投入保障三大机制,优化科普工作环境,激发科普工作活力,着力营造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格局。
县委、县政府将科普工作列入了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县委常委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每年听取科普工作汇报、研究科普工作2次以上,及时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绥宁县“十二五”科普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意见》,调整充实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绥宁县2011-2015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创建科普示范乡(镇)、村的实施意见》。
县委、政府每年把科普工作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绩效文明考核评估,将科普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全面明确各部门、各乡镇的职责;出台了《绥宁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并制定了实施细则。县人大、县政协每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各乡镇、各部门贯彻《科普法》、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和评议。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发展特色产业示范户的表彰奖励。各乡镇、县直各部门把科普工作和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本乡镇、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优先安排科普预算经费,按照科普法的要求以人平0.1元逐年增加。各部门每年都安排科普专项经费。县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支持科普事业,得到社会各界、企业、团体筹资捐款50多万元,初步形成了财政拨款、部门支持、社会捐赠多渠道的科普经费投入格局。
整合“三大资源”,丰富科普活动
我县整合传媒、人才、场馆资源,开展科普宣传、科技服务、科技培训,不断丰富活动形式,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我县在县内媒体开辟了“科普园地”、“科技天地”等科普专栏,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橱窗、科普画廊、宣传栏和科普网站等宣传设施,向群众进行科普宣传教育。两年来全县共办科普墙报、黑板报3000余期,宣传橱窗、科普画廊出刊2000期,印发科普资料8万份,自制专题节目5个,使科普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我县成立了一支有编制、有经费的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现拥有兼职队员350名;建立了一支由230名专家组成的科技服务讲师团;组建了有150名会员的科技示范户联合会;现有县级学会25个、县级专业技术协会30个;注册县级科普志愿者240人;全县有各类科技示范户3326户,覆盖率达95%以上。在科技示范户中还涌现出2名“湖南省劳动模范”、3名“绥宁县十佳政协委员”、3名“绥宁县三八红旗手”。
我县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先后组织开展了科普法、全民素质纲要、保护环境、安全生产、禁毒防艾、服务三农、抵御自然灾害等大型科普宣传活动,举办了低碳经济知识竞赛、“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大型科普展览和科普讲座,进一步深化和丰富科普主题性活动的内容。同时以“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绥宁苗族四月八姑娘节等节日为契机,组织科技人员和学(协)会会员深入基层开展科技宣传、科技下乡、科技咨询活动,共举办科普宣传、科技下乡和科技咨询等活动100余次。
我县筹资100万元,对现有县级科技馆和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进行了装修改造,搭建了良好的科普活动平台。全县共建有18个农函大辅导站、25所农民技术学校、20个科技活动中心、22所科普培训学校、8个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我县还依托农函大分校、农函大辅导站等,对农村党员干部、种养专业户和广大群众进行科技培训,传授实用技术,提高群众的科技致富能力,三年共培训了3600人次;依托县委党校对干部进行科技培训,每年举办2次副科级以上干部科技知识报告会,全面提高干部科技意识、科技素质和科学决策能力;依托科普培训学校,对企业职工和下岗职工进行生产技能岗位培训和下岗再就业培训,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2600名;依托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每年至少开展4次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三年来,我县在市级以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奖项120余项,在全省机器人竞赛中获得8金20银8铜的好成绩。
发挥“三大作用”,打造科普精品
我县充分发挥项目带动、基地示范、企业主导作用,强力打造上规模、上档次的科普精品。增强科普示范效能,促进产业规模发展。
我县把科普项目作为推广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工作来抓,扎实推进科普惠农兴村、社区科普益民、科普示范基地节水灌溉等科普示范特色项目建设。在项目资金的扶持下,乐安铺无核椪柑科普示范基地发展至4800亩,每年接待各地前来现场观摩、实地考察的种植户1000多人次。在基地的辐射带动下,全县建立了无核椪柑基地200多处,在乐安铺、红岩、长铺子等乡镇形成了无核椪柑种植产业带,种植面积发展到2万亩,年产值 7500万元。乐安铺无核椪柑科普示范基地、金银花专业技术协会先后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集体,长铺镇江口园社区被中国科协授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我县还连续四年争取到中央财政每年800万元的节水灌溉项目配套资金,大大改善了科普示范基地的生产条件。
我县采取自办、联办、股份制等形式,建立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示范辐射作用强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发挥科普基地示范作用,形成了食用菌、无核椪柑、生态养殖等九大生态产业。绥宁花猪科普示范基地以保护地方花猪种质资源、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建立了生态养殖场,年养殖母猪600头、公猪15头,出栏商品猪12000头,年创纯利200万元。我县食用菌产值年产值达8000万元,被评为“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2015年,我县杂交稻制种面积达8.1万亩,产值2.87亿元。
目前,我县已形成省市级科普示范基地46处、县级科普示范基地134处。
我县一方面发挥企业对基地发展的能动作用,另一方面发挥企业对科技创新的能动作用。绥宁县金屋塘镇新华中药材种植基地、无公害延季蔬菜科普示范基地、楠竹丰产培育科普示范基地等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为农户提供示范带动、技术指导、完善设施等服务,发展订单农业,引导农民致富。我县在企业中组建了8个企业科协,经常性地组织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攻关、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两年来共引进新技术21项、新品种37个,引进技术含量高的工业项目10个,引进各类人才250余人,攻克技术难关7项,创名、优、特、新产品12项,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今天,科普之花开遍了绥宁每一个角落,越开越灿烂!(绥宁县科协 杨增根)
- 最新推荐
- 邵阳多家单位和个人在2025湖南省茶 2025/04
- 传播科学知识 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 2025/04
- 绥宁县举办2025年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2025/04
- 北塔区开展“订单式”科技下乡 科普惠 2025/04
- 城步举办科技人才沙龙 苗歌唱响猕猴桃 2025/04
- 北塔区科协举办“科学的种子”大型科学 2025/04
- 2025年隆回县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圆满 2025/04
- 宇宙浩瀚无比 探索永无止境丨中国航天 20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