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学术园地 >
正文内容

以创新保食物安全

来源:邵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2009-05-14 08:31:08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基本稳定在5亿吨左右,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00千克。在此基础上,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应清醒地看到,400千克的人均粮食占有量,仅是初步小康标准,“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标准还要有所提高。 

  就全球而言,目前粮食总产量约19亿~20亿吨,仍有8亿人没有解决温饱。中国的粮食供给必须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水资源的匮乏、耕地资源的减少、人口的增长以及食物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等,都对粮食包括饲料的有效供给提出了挑战。因此,我们切不可忽视粮食包括饲料的生产,要按照“十六大” 提出的“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的要求,依靠科技创新,确保食物安全。 

  食物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食物安全”的含义包括几个大的方面:从数量的角度,要求使人们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从质量的角度,要求食物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卫生健康;从发展的角度,要求食物的获取要注重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当前,我国食物安全问题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首先是食物的生产、消费和营养状况不协调,生产结构不能满足营养结构改善的需要;其次是食物从生产到消费、从土地到餐桌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质量、安全和卫生隐患;此外,我国食品工业的迅速兴起,虽然使食物的种类、品质等都有了很大改观,基本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求,但对食物的数量、质量水平以及食物生产与资源利用的关系等,仍需做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 

  2001年11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这对优化我国居民食物结构、提高营养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今后10年食物与营养发展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五个坚持:一是坚持食物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的原则,适应居民营养改善的需要,建立以农业为基础、以食品工业为龙头的现代食物产业体系;二是坚持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食物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食物质量与安全卫生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食物质量的监测和管理,全面提高食物质量和安全卫生水平;四是坚持优化结构与预防疾病相结合的原则,调整优化食物与营养结构,预防营养性疾病,提高全民营养与健康水平;五是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发扬中华饮食文化优良传统,全面提高食物科技水平,走有中国特色的食物与营养发展道路。 

  食物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我们要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从现实和长远两个角度,争取食物数量的有效供给、质量的卫生安全和营养的搭配合理,要及早对2020年乃至2030年人口高峰期的食物安全问题进行深入和科学的研究,为政府提供战略性、前瞻性的决策依据,确保新时期中国的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