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专家能人风采 >
正文内容

科技致富路上的排头兵——陆长海先进事迹

来源:邵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2008-11-13 09:49:01

全国优秀科普工作者推荐材料

 

科技致富路上的排头兵

            ——陆长海先进事迹

 

陆长海,男,侗族,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乡岩寨村人,19601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城步县反季节蔬菜协会会长、长安营乡岩寨村党支部书记。

1998年以来,陆长海同志带领岩寨村支两委班子以科技为依靠,促经济,求发展,通过政策推动、利益驱动、示范带动等措施带领全村人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陆长海这位“科技致富路上的排头兵”,名声传遍了苗乡大地……

 

探索致富门路,强化政策引导

长安营乡地处湘桂交界处,距城步县城 62公里 ,平均海拔 1100米 ,人称“城步的西藏”。由于深居深山,当地群众苦于找不到致富门路,曾长期过着贫穷的日子,而山旮旯中的岩寨村更是赤贫,群众穷得叮当响。1998年上春,陆长海一方面要面对自家房屋刚被火烧,一家老少没吃没住的困难家境,一方面要面对不顾妻子的苦苦哀求,走上了岩寨村支部书记岗位,并苦苦思索着村民们的致富之路。

1998年,城步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战略思想,县农业局、供销合作联社等涉农部门主动出击,努力探索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道路。当年10月,组织有关人员赴广西龙胜等县考察市场和项目。考察回来后结合本县的地理、气候、土壤等条件,向县委、县政府提交了《发展延季西红柿生产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并且号召全县高寒山区农村大力种植。

2000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陆长海率先响应号召,利用高山独特的气候优势和土壤条件,大胆推广试种延季西红柿,头一回将“商品菜”的要领带进大山。“山里人靠种小菜也能致富?”许多人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陆长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村里才种下30亩。结果当年的效果非常明显,岩寨村的延季西红柿在城里俏得很,亩平收入达3000元。村民们动心了,2001年,面积增到85亩,当年全村西红柿纯收入50万元,人均增收750元。这几年岩寨村散居在山坡上的3个组的村民靠大种延季西红柿逐步脱贫致富。而居住在平地的4个组的土地是沙性田,不宜种西红柿,经济发展一直停滞不前。陆长海十分着急——手心手背都是肉啊!这4个组致富的路子在哪里?能否引进一种适合高山气候和沙性田的农作物呢?这些问题在陆长海的大脑中反复萦绕。他虚心向前来收购西红柿的广东、广西商贩讨教,了解到沙性田最适合种植红茄。于是,他带队到广西的一些蔬菜种植基地,学习红茄种植技术,了解市场行情,并决定引进这个新品种。但是种红茄从来没有试过,万一失败了到哪里找饭吃?一些群众对此忧心忡忡,议论纷纷。为确保开发成功,陆长海带领村支两委主要负责人,先后六下广西,终于引来了红茄种植开发商。

按开发商的要求,新项目必须有150亩以上的规模,并且要集中连片。然而,在规划区内一些农户不愿冒风险,甚至有个别农户到处煽动:“我长到几十岁,从未看到过稻田种瓜菜,怕是吃了几年饱饭头脑不清醒了。”面对怀疑和阻力,陆长海这位四十出头的热血汉子没有退缩,他组织召开了村组干部和种植户大会,广泛宣传发动,前前后后,大大小小共开了56次会议,终于使全村96%的农户种植了以西红柿、红茄为主的延季蔬菜,种植面积占全村稻田总面积的56%,达到540亩。时任邵阳市长的黄天锡在长安营乡考察时说:“邵阳市高寒山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路子在岩寨终于找到了。稻田种上红茄西红柿,一年等于二十年。”

2006年,在陆长海带领下,全村共种植西红柿200余亩,红茄50余亩,收入分别为800010000/亩,4000多元/亩,人平纯收入达到18002000元。2007年全村共种植西红柿240余亩,红茄120余亩,彻底告别了“种田保呷饭,养猪保过年”的日子。

 

建立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引导

延季蔬菜的种植,需要人民的胆识,但是更需要科技的力量。反季节蔬菜不能轮种,全乡稻田面积只有7000多亩,如何进一步扩大反季节蔬菜种植规模,利用有限的土地种出高质量的蔬菜,又成为陆长海思索的问题。2005年初,中央将给各村配备和开通远程教育的消息在侗寨乡村不径而走,远程教育成了人们谈得最多的话题,那渴望的殷切之情溢于言表,这在以前他们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怎不令人高兴。设备终于来了,群众可以直接通过远程接收和了解到各地最新的科技信息,这让处于长期闭塞状态的山区农民们感到新奇,并产生了学科技的强烈愿望。陆长海为引导农民充分利用好远程设施,在加强设备操作技术培训的同时,及时发放群众需求问卷表,进村入户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群众需要什么技术,因地制宜选准发展方向。并根据延季蔬菜产业发展需要,引导农民成立了自已的组织——岩寨村反季节蔬菜协会。各农户根据自已的种植需要,建立了西红柿、红茄两个生产互助组,并形成了相互竞争、相互攀比的好态势。

陆长海知道,反季节蔬菜产业特别是西红柿产业虽然产量高,收入高,同时投入大,管理风险大,要保证产业成功,必须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含量高。为此,他及时找来了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制作的《西红柿高产栽培技术》光盘,播放给群众看,同时,订阅了《长江蔬菜》、《西红柿种植实用技术》等报刊杂志,使农户对西红柿种植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针对部分农户经济困难的实际情况,由村出面,协调信用部门,解决信贷资金12万元用于购置所需投资,为他们排忧解难,全村112户农户投入了蔬菜产业开发,其中杨进清、杨旭、侯伟华、杨进书、吴文敬安等农户种植面积都在五亩以上,促进了产业规模的形成。

为做大做强产业,陆长海不满足于理论的宣传,与广西具有多年西红柿种植经验的开发商合作,签订了合作开发收购协议。根据生产各个环节的技术需要,制定培训计划,采取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了“远程教育+蔬菜协会+生产基地”三结合培训模式,将课堂办到了田间地头。从整地、施肥、下种、抚育、嫁接、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到采收果子,都根据生产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从而保证了培训效果和学习质量。组织菜农到相应的生产基地进行实践技能培训,使其真正掌握蔬菜生产的技术要点。2006年以来,先后组织基地实践培训10期,培训党员群众460人次。学员们还通过协会组织,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和感受,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从西红柿产业开始实施到整个生产过程,陆长海进行全程技术跟踪,有了科技支撑,岩寨村的西红柿、红茄产业取得初步成效。周边乡镇纷纷邀请他为当地群众讲授成功经验,也让陆长海深深感受到其它高寒贫困乡镇群众渴望摆脱贫穷,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一个大胆的想法跳了出来,利用周边乡镇的田地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鼓励本村懂技术,会经营的群众转换角色当老板,打造长安营反季节蔬菜品牌。近几年来,陆长海带领村民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本地农户出外开发种植。2003年,以陆长海为代表的7人在丹口镇、儒林镇、通道县等10个村开发种植红茄500多亩,收入平均亩产40005000元,不仅如此,贵州、永州、怀化、绥宁等其它的村民络绎不绝地赶来参观学习,在他的帮助和带领下,长安营乡村民也适时走出大山。2006年,全乡出外开发种植达140余人,在贵州黎平、锦屏县,广西的龙胜县,怀化市的靖县、通道县,娄底市双峰县,邵阳市绥宁、新宁、武岗、及本县其它乡镇共种植西红柿8000余亩,红茄12000亩,真正让长安人走出了长安,走出了城步,走出了邵阳走出了湖南。

 

拓宽销售管道,强化市场引导

    营销是当前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关键环节,只有敢于闯大市场,才有大效益。2003年红茄刚上市时,就遇到这个难题,广东市场价只有0.18/斤,这样的价格肯定亏了。当时,就有十几户农户串联提出要求村里给予赔偿,接二连三地来村委吵闹,使整个收购工作无法进行。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陆长海带领村支两委、协会人员,连续两天两夜组织召开红茄种植户会议,最后决定把这些闹事和不愿承担风险的11户共8.5亩红茄,由村集体管理,并当场写好协议,按每亩600斤稻谷和1240元的标准,一次性补偿给退田户,仅这一项,村里便垫付13600元。红茄是该村新上的项目,如果就这样失败了,以后怎么继续搞开发?在这种情况之下,村支两委、协会商量,不依赖老板上门收购,决定自己闯市场。陆长海亲自带队,组织协会和种植户中有一定文化的人组成营销队,到广东市场促销。他们这些一直住在深山的“乡巴佬”,面对茫茫大市场,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不知所措。他们过去进城赶集卖一些土特产,都是躲躲闪闪,羞羞嗒嗒,而如今要在大城市里卖菜,困难可想而知。可是农户的红茄又堆积如山,不想办法卖掉,又怎么行。只好硬着头皮,到市场去跑,去看,向别人宣传,并拿去跟外地茄子对比。开始由于人生地不熟,加上语言不通,一天下来推销不了几斤,但他们紧咬牙关,坚持不懈,终于真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们的红茄终于被收购商看中,并以优良的质量占据了较高价位的红茄市场,当时最高价达到1.36/斤。万事开头难,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就顺利多了,在他们的努力下,全村的红茄全部在广东市场销售完。从此,

长安营的红茄、西红柿源源不断地涌向南方沿海城市,越卖越火。

为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完善销售服务体系,解决延季蔬菜低价、滞销等问题,陆长海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绿色品牌。早在2003年,就聘请专家对产地环境和产品进行检测,确认了土产的西红柿等高山延季蔬菜符合AA级绿色食品标准,并为该村产的西红柿等延季蔬菜注册了“长安营”、“绿色南山”牌商标,认定为无公害产品,高山延季蔬菜又获得一张过硬的市场“准入证”。

如今的岩寨村,以延季蔬菜为主的生产不断发展,人民生活逐步宽裕,实现了民族平等团结,社会和谐稳定,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6年,全村仅西红柿、红茄两项共获纯利润150万元,人平增收1700元。全村新增彩电50台,全自动洗衣机36台,数码卫星接收器67套,组合家具、席梦思164套,新建、改建房屋39座。陆长海同志和长安营的蔬菜开发成为苗乡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面红旗,得到了市县领导的首肯。2003年召开的邵阳市组织工作会议上,市委副书记肖刚强在报告中高度赞扬了陆长海与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作出的成绩和贡献。岩寨村支部也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陆长海被评为 “优秀村支部书记”和“先进工作者”,并多次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作了如何搞好延季蔬菜种植的典型发言。20056月,陆长海被湖南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建设厅、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省科协等9个单位评为“湖南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20069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优秀科普工作者”。中共邵阳市委书记黄天锡同志在2007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六次提到长安营的延季蔬菜,也高度赞扬了延季蔬菜能手——陆长海。

 

中共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乡委员会

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乡人民政府

      2007 年7 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