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协要闻 >
正文内容

科技兴邵涌春潮 ——写在“首届湖南科技创新论坛暨院士专家邵阳行活动”举行之际

来源:邵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3-04-13 14:35:45

春光和煦,草木争荣。3月底到4月初,由省委人才办、省科协和邵阳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湖南科技创新论坛暨院士专家邵阳行活动,在湘西南重镇邵阳市盛大举行。5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云集邵阳,共话科技创新,把脉地方发展。这是一次科技兴邵的新起点,也是科技兴邵的再出发。宝庆大地,资江之滨,科技浪潮滚滚而来,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科技投入持续增加

邵阳市科技底蕴深厚,是我省昔日重点布局的工业重地,如今已成为一座科技新城。装备制造、特色轻工、新型显示、中医药、循环经济等9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崛起,深藏“科技与狠活”;“中国特种玻璃谷”呼之欲出,尖端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去年邵阳总产值达3123.5亿元,增长13.2%。这背后与科技的强支撑密不可分。

(邵阳市湘商产业园。)

近年来,邵阳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的战略性地位,加大财政科技支出和全社会研发投入,围绕全省战略布局,培育创新平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突出地区特色,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去年,邵阳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47.9亿元,同比增长70.89%;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1.95%,同比增长56%,增速均排名全省第2位,实现较大跃升。

持续增加的科技投入,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在“真金白银”的激励下,该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612.63亿元,同比增长14.2%,总量排名全省第7位、增速排名全省第4位,为稳住全市经济大盘提供了科技支撑。

“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去年来,邵阳市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得到全市民营企业的呼应,藏“技”于民(企)的发展势头强劲。该市参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1262家,同比增长143.63%。分两批共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04家,认定188家。全年高新技术企业数达572家,总量排名我省B类地区第1位。

(邵阳市某企业的工业机器人生产线。)

走进邵东,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扑面而来:生产打火机的湖南东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有885名员工,其中技术研发团队就有220人;湖南智多福箱包皮具有限公司,拥有20多项外观专利,去年实现产值上亿元……

在邵阳市,一些科学技术转化平台不断升级,打通了科技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智丰众创空间”备案为国家级众创空间;“新型竹木复合材料制造”成功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认定为湖南省海智工作基地;邵东市打造“邵东智造院”升级版,组建了邵阳市数字经济研究院,为邵阳市市场主体提供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升级服务。

据介绍,该市科技部门将继续引导加大研发投入,落实《邵阳市“十四五”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增长1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亿元以上。同时,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各净增100家以上。

专家院士纷至沓来

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

今年开春不久,邵阳市人才工作已经下了三步“先手棋”。

2月20日,邵阳市驻大湾区人才工作站挂牌仪式在深圳市举行,市委书记严华要求工作站要发挥大湾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信息优势,聚焦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深化人才交流合作,畅通人才来邵渠道,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引导专家人才为邵阳发展提供助力,为建设现代化新邵阳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2月27日,邵阳市举行“科技赋能经济发展”院士恳谈会,邀请湖南师范大学的院士专家为邵阳市强化科技创新、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把脉献策。院士专家围绕特色水产养殖、推进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校地合作等方面各抒己见、坦诚建言。

当天下午,邵阳市人民政府与湖南师范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是双方开展“深化市校合作、实现共赢发展”活动取得的重大成果,将推动双方携手发展、共同打造全省市校合作新典范。邵阳市委书记严华、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洪新见证签约并致辞。校方表示,将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产学研协和人才共育,为建设现代化新邵阳贡献科教力量。

(邵阳市与湖南师范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邵阳市求贤若渴,大力开展“五大人才行动(人才回归“春晖行动”、人才服务“筑巢行动”、人才下乡“星火行动”、人才培养“尖峰行动”、人才评选“标杆行动”)”,在“引”“联”“实”上下功夫,做优院士专家等高端人才的服务,率先建立健全市领导结对联系院士常态化工作机制,倾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高地。

为吸引院士等顶尖人才,邵阳市委制定了《邵阳市领导联系服务院士实施办法》,定期向市级领导发放《联系服务院士工作提示函》,领导们及时了解、解决院士们的急难愁盼。市委组织部牵头,完善高端人才入邵政策,构建起周密政策保障体系。去年以来,邵阳市科协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专项办公室,充分发挥15名邵籍院士等业界领军人物的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用心用情用力优化服务、搭建桥梁,推动邵阳在外优秀人才“功成不忘桑梓地”。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谢道昕等8人为“宝庆引才大使”,邀请4批次30余名院士专家来邵指导,全面加强与26名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外国国家院士的长期合作,聚焦引进“高精尖缺”人才,邀请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来到邵阳指导和工作。

每逢传统节假日,邵阳市领导或登门拜访、或电话问候院士专家;同时组织主流媒体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讲好邵阳科学家故事,在邵阳形成崇尚科学、关爱科技人才的新风尚。

八方引才厚爱有加

“甘肃妹”袁金花大学毕业后,与丈夫在邵阳创办企业,5年来累计销售农产品4000多万元。该公司先后获评湖南省乡村振兴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邵阳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他们入选了“湖湘青年英才”计划,纳入了邵阳市一人一策定制培育方案。

为了让青年人才全力投入到工作中,邵阳市还帮助青年科技人才解决父母就医、职称评定、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通过“组合拳”精准施策,让各类人才安心、安业。

既要让科技人才无后顾之忧,又要让科技人才有用武之地,这是邵阳“选、育、留、用”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2年,该市全职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技能型各类人才508名。

2023年,邵阳市关于科技人才的政策、行动、奖励、激励、宣传如“八面来风”,形成了众擎易举之势。

该市组织部门今年将持续推进人才工作,建立健全靶向引才、平台聚才、柔性引才、专家荐才机制,落实市领导结对联系院士、上市公司邵阳籍高管制度,充分发挥“宝庆引才大使”作用,全力打造邵阳市院士(专家)产业园并健全完善配套政策,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回邵来邵。积极筹划组建邵阳人才集团,推动校地合作“五创”行动落实落地。实施“尖峰”行动,壮大科技人才队伍。支持知名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培育市级拔尖人才、荷尖人才20名以上,培育引进省级科技人才(团队)8个以上;以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建设为牵引,带动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邵阳市人才公寓。)

邵阳市科协今年也将在发挥院士专家优势上做文章,服务“九大优势产业链”,加快筹建湘西南科创中心、邵阳市院士产业园,打造人才数据、人才引用、人才培育、人才双创、人才服务“五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新模式。

科技赋能加快发展

近年来,以院士为主的各类专家频频造访邵阳,为邵阳发展赋能,成效明显。该市开展了“农业种业院士专家邵阳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等11位院士专家深入调研,与党政主要领导面对面沟通,制定并推动《邵阳市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理事长、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罗格指导,并来邵为“中国遥感应用协会邵阳市学会服务站”授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主席干勇院士为邵阳新型显示材料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推荐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在邵阳学院,李国杰院士工作站建立大数据研发中心;毛军发院士则为邵阳数字产业发展精准“导航”。

邵阳市致力打造的九大优势产业链,是科技人才建功立业的“高地”。邵阳市建立产业链人才需求库,构建“一个产业链、一名市领导任链长、一个主体责任单位、一名院士专家、一支科技创新团队”的科技服务模式,推进科技“智”力与产业链融合。

在一批院士专家的全力支持下,邵阳市一大批成果落地转化。三一专汽建成14条先进制造生产线,富士电梯、通达汽零等12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升级,建成特种玻璃研究院、邵阳市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初步形成现代特色产业体系,装备制造、特色轻工、新型显示、中医药、循环经济等产业在省内外叫响。

(三一重工邵阳基地生产线。)

在邵阳市农业领域,也活跃着院士们的身影。在隆回县辣椒产业龙头企业军杰食品有限公司,邹学校院士工作站被评为湖南省模范院士工作站;在新邵县巨口铺镇,柏连阳院士和孙传清教授建立的“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低镉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为邵阳种业科技产业创新注入动力;在武冈市,刘少军院士设在湖南省鱼类苗种繁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室,成为该市鱼类养殖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在“邵阳红”茶产业领域,聘请刘仲华院士担任邵阳茶产业发展首席专家。

科技之光耀邵阳,快速崛起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