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县科协推广“三课堂”培训模式让农民得到实惠
今年来,绥宁县科协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为契机,切实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逐步形成了以田间课堂、协会课堂和远程教育课堂为主的培训新模式,使党员经常受教育,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实现了农村综合素质提升,开辟了党员群众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 开办“田间课堂”,实行实践式培训。根据大部分农村党员群众文化素质偏低、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弱的实际,绥宁县科协联合农业、农技等部门“阳光工程”,按照“培训围绕产业走”的思路,开办“田间课堂”,把培训班直接办在田间地头。结合农村党员、农民群众所需所求,邀请市、县学会专家和种养大户中相关技术人员担任培训教师,按照田边地头示范教学、学员进行实践操作、教师根据群众操作情况进行讲评的程序,向农民群众传授水稻制种、杨梅、葡萄、香菇、金钱柳、金银花等栽培管理技术和菜牛、竹鼠、绥宁花猪、养蜂等养殖技术,让每一名参加培训的农民群众都能掌握1至2门致富技术,化解种、养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二是开办“协会课堂”,实行帮扶式培训。绥宁县科协为不断提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中党员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把协会中的致富先锋、种植和养殖能手等农业生产技术骨干组织起来,充分利用协会中的人才资源,建立农村人才培训基地,开办“协会课堂”,为农村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如乐安铺尖顶油板栗专业技术协会每年组织种植大户开展“三传”即“传技术、传经验、传信息”的培训活动,共培训种植户3200余人次,使协会会员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明显增强。
三是开办“远程教育课堂”,实行信息化培训。 绥宁县科协通过现代远程科技教育平台,着力在农民致富、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上下功夫,变远程科技教育小平台为大舞台,针对农村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年龄结构、从业类别、经济状况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纠正“有什么播什么、放什么学什么”现象,根据农村党员干部、农民群众需求、新农村建设需要,结合实际,依托现代远程科技教育站点,“缺什么补什么”,开展“送科技、送信息、送文化、送温暖、送健康”等活动,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农民群众政治素质和致富水平,增强了农民群众致富本领,提高了就业技能,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刘忠永 向先泽 邵阳市科协)
- 最新推荐
- 邵阳多家单位和个人在2025湖南省茶 2025/04
- 传播科学知识 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 2025/04
- 绥宁县举办2025年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2025/04
- 北塔区开展“订单式”科技下乡 科普惠 2025/04
- 城步举办科技人才沙龙 苗歌唱响猕猴桃 2025/04
- 北塔区科协举办“科学的种子”大型科学 2025/04
- 2025年隆回县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圆满 2025/04
- 宇宙浩瀚无比 探索永无止境丨中国航天 20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