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协要闻 >
正文内容

构建机制 建立体系

来源:邵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2008-12-30 09:30:17

几年来,绥宁县科协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科协的指导下,整合县域科教资源,创新工作思路,营造大科普氛围。通过创新机制,突出特色,积极开展农村科普工作,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200510月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710月我县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年底又被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科普惠农兴村先进集体”,实现了绥宁农村科普工作历史性的突破,我们的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认识统一                    

一是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科普法》,对我县科普工作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原则,每年都要听取12次科普专题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科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县委明确了1名副书记分管科协工作,县政府明确了1名分管科技工作的副县长联系科协工作;县人大、县政府的领导都十分关心科普工作,并亲自参与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积极指导和促进《科普法》在我县的贯彻实施。

二是把科普工作列入了全县双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考核内容,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领导重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而且,随着县财政收入的逐年增加,投入科普的经费也逐步提高,2006年,全县科普经费以人均达到0.8元列入了财政预算,2007年和2008年都以人平0.9元列入了财政预算。

二、创新机制,形成合力

1、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科普工作体系。

社会化科普需要一个社会化的平台。近年来,绥宁科协从三个方面入手:实施大联合,开展大科普着力构建社会化科普工作体系。一是抓重点活动,动员各部门参与科普工作。科协立足县委党校为龙头,以农函大为龙身,以乡镇农科教中心、农函大辅导站为龙尾的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开展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对全县332名科协管理干部和乡镇科普专干在县委党校统一培训。农函大培训近年来共举办培训班93期,培训4691人,其中各类短期培训班340期。农村科普夜校,社区科普大学显现新成效。目前全县农村科普夜校、农科教中心发展到57所,在社区科普大学3所,开设文化艺术、老年保健、种植、养殖等几十个专业,培训学员3000多人次,学校有牌子、有老师、有教师、有教室、有教学计划。有经常性的开展活动。二是抓品牌活动,科普主力军形象。始终把全国科普日活动作为一项品牌活动来抓,在全国科普日期间开展十项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科普进社区”、“科普文汇”、“送科技下乡”、“科普之光”、“社区科普广场”等活动,收到显著效果。特别是2007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我们科协在绥宁电视台开辟了“科普之光”专栏,连续报道了10名优秀科技示范户、5名科普工作者先进典型事迹。在科普日活动期间,我们还组织举办了“关生命、健康,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的大科普展览。巡回在县一中、县长铺镇、一小、二小、三小展出。参观展览人员20000多人。三是抓宣传报道,增强全社会的科普意识。为了进一步宣传贯彻《科普法》,展示绥宁科普工作成绩,我们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开展宣传,在县电视台开辟“科普之光”栏目。在《绥宁日报》开辟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技术”的科普宣传专刊。制定了科普宣传报道的奖励办法,鼓励干部职工撰写论文、新闻报道、宣传科协工作。通过宣传使全社会共同关注科普工作,得到全社会的认知、认同和理解,全县科普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2、创新投入机制,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科普投入体系

科普投入不足是制约科普事业发慌的主要瓶颈,为了抓实科普工作,县科协按照“政府为主,部门支持,市场运作,社会赞助”的思路,着力构建多元化科普投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争取:一是积极争取政府支持。2005年科普经费仅人均0.3元,2006年就增加到人均0.8元,2007年以来以人均0.9元列入县级财政预算。二是对一些重点活动进行市场运作。在“全国科普日”期间,争取社会支持,部门合作,找到科普与部门工作结合点,工作同干,成果共享,创造社会化大科普的格局,确保“科普日”活动正常开展,达到“规格高、影响大、效果好”的要求。受到省科协的好评,被评为全省科普日活动先进单位。三是自力更生,注重开发自身的潜能。做到少花钱、多办事,把钱用在刀刃上,确保科普工作的开展,保证了科普事业的发展。四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积极主动向省市争取资金,申请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创新用人机制,建立和完善科技培训人才体系。

科普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行各业、方方面面,为了满足当前农村社会化科普需求,科协一方面整合现有人才资源,组建农技科普工作队,组建农技协21个,会员达2360人,农技协基本形成了产、供、销、科、工、贸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另一方面是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利用与广大科技工作者联系紧密的优势,组建科普专家服务团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常年深入农村开展科技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科普工作队和科普志愿者通过进村入户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近年先后培训农民群众2万多人,科普专家团按照“专家+基地(协会)+科技示范户”的模式开展联动培训,培训各类种养示范户2986多人。农村科技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力地促进了绥宁农村科普事业的发展。

我们虽然在农村科普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科普的形成、内容和办法都有待进一步创新提高。我们在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的基础上,将更进一步创新机制,与时俱进,扎实工作,不断开创科普工作的新局面,确保三年内顺利通过全国科普示范县复查验收。

 

 

2008 12 26